时间:2019-11-04 11:17 | 栏目:评论 | 点击:次
辽宁贿选案震惊全国。日前,全国人大常委会临时召集会议,宣布该省45名全国人大代表因涉及拉票贿选而当选无效。这一数字占该省经选举产生的全国人大代表名额的48%;逾八成省人大代表收受钱物;四名涉案省部级高官已被移送司法机关。由于半数以上委员辞职或遭罢免,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已无法履行职责,这在中国当代史上前所未有。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评及此案时表示,“辽宁拉票贿选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查处的第一起发生在省级层面、严重违反党纪国法、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、严重违反组织纪律和换届纪律、严重破坏人大选举制度的重大案件”,“触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底线”。提法相当严厉,也昭显了最高层查处此案的决心。贿选案情节恶劣,后果严重,令人痛心,但能够直面问题、公开透明地予以处理,则值得欣慰。在依法严查之后,我们相信案件真相必将得到还原,违法犯罪分子必将得到应有惩处。 重要的是吸取教训。这一案件的发生有着复杂的原因,其冲击也是多领域、多层次的。具体到辽宁省,不健康的政治生态与经济困境互为表里,陷入恶性循环已是无可回避的现实,而彻查贿选、整肃吏治,或可成为东北经济走上正轨的一个契机。很显然,只有加快全面体制改革,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,医治辽宁产业结构陈旧、所有制结构单一的痼疾,为企业家营造良好“栖息地”,“振兴东北”的目标才不会再度落空。 近年来,东北三省经济增长遭遇严重困难。以昔日号称“共和国长子”的辽宁为例,2016年上半年,该省GDP同比增长-1%,沦为全国惟一经济负增长的省份,且全省普遍存在经济数据造假现象,真实情形极可能更加糟糕。企业效益下滑,财政收入乏力,常住人口出现净流出,经济难以看到谷底。虽然出现了零星亮点,但新动能远远无力弥补旧动能的“熄 火”。 若论资源秉赋,辽宁发展条件之优越,不仅在中国罕有,在全球亦属罕见。即便到今天,不少国企仍坐拥精良的设备。全省120余所高校,本应以科研实力为当地的经济转型提供支撑。然而,辽宁经济为何滑落到如此地步?一言以蔽之,病源即为计划经济残余带来的陈旧僵化的体制机制。辽宁虽为沿海省份,但改革开放意识滞后于全国大部分地区。“官本位”思想深入骨髓,政府体制改革均严重滞后,相互推诿,办事拖拉。一些地方政府长期存在越位、错位和缺位倾向,有些官员不作为、乱作为。投资环境和企业生存环境持续恶化,成为东北三省最头痛的问题之一,它使得国家为振兴东北出台的许多支持政策、配套项目,缺乏落地的土壤。 辽宁经济的一大短板是民营经济欠发达,在经济总量中比重不惟大大低于发达省份,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。扭曲的政商关系成为企业家们的切肤之痛,他们抱怨“不怕天不怕地,就怕今天换市长、明天换书记”。其私人财产和企业产权得不到得力保护,因而缺乏安全感,对前途感到迷茫。在这样的“软环境”下,许多外来企业家的投资有去无回,本省籍的企业家也不愿投资桑梓之地。 除了官员和国企负责人,贿选案牵涉的最大群体便是民营企业家。他们多为辽宁商界呼风唤雨、甚至全国知名的人物,其中可能不乏靠攀附权门而发家者,但更有辛苦经营多年乃有所成的企业家,此次涉案同样会受到巨大冲击。一概归因于“大气候”,难免有为其开脱之嫌,但亦不难体会他们随波逐流、渴望“护身符”的无奈。 其实,企业家们需要的并不是什么“超国民待遇”,需要的不过是真正的所有制平等。为此,需切实放开市场准入。在辽宁国企改制和重组过程中,应切实向民营资本开放非限制和禁止行业,要在基础设施、能源、电力、石油、交通以及新兴产业等领域,舍得向民间资本推出项目。在PPP项目实施中,要确保民间资本的权益。为企业家营造正常的创业和经营环境,辽宁才有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。 为企业家营造良好的“栖息地”,需要的不是单一的优惠政策,而是一个综合系统、运转有序的生态。为此,需要全面深化改革,尤其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,加快民主和法治建设,这不仅是严肃法纪、维护政治秩序的需要,也是东北等地经济摆脱困难的需要。重点是加大政府体制改革的力度,切实转变政府职能,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治政府、责任政府和诚信政府,始终把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企业生存环境放在首位。 辽宁贿选案拉响了刺耳却及时的警笛,对其严肃查处具有全局性意义。今明两年,各级党委和国家机关将陆续迎来换届。辽宁的盖子已经揭开,国人自然会猜测还有什么地方的盖子仍在捂着。只有坚决揭盖子,才能构建“亲”“清”的新型政商关系,企业家才有用武之地,经济才能走出困局,走向创新转型。